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资源 > 正文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残疾儿童行为矫正》

【作者:xftc-rwysxy 发布于:2018-12-05 点击量:

课程作用

基于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作过程分析,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设计了9大项目17个学习任务。它的内容既体现了特殊教育内在的技术性,从发现异常、诊断、拟定教育训练方案、实施到效果评估逐步提升;又突显了高职教育要求的实践性,以精讲多练为基本原则。力求通过各类案例的实训实践,让每位在校生具备既能“矫正异常行为”、又会“预防与控制行为发生”、还会“开展矫正咨询服务”的基本技能,有力地保证了高职教育对象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能力的生成和价值目标的实现。

特色与创新

1.与行业、机构共同开发开放式课程资源,形成了“四段式”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服务学生就业

特教行业、机构全程参与课程开发,共同搭建了教师课堂示范、课程网站自学、特教机构轮训三个平台。基于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岗位分析,形成了9大项目17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与工作岗位对接,创立了“案例引入—拟定矫正方案—实施矫正方案—矫正效果评估”四段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能诊断行为异常,能控制不良行为,增强良好行为”的职业化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能力训练体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构建了案例展示、虚拟训练、IEP演练“三位一体”的能力训练体系,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案例展示是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行为矫正技术;虚拟训练即学生在课内外通过本课程组开发的配套软件,以“虚拟游戏”方式练习技术;IEP演练即在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实训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性地跟踪一个残疾儿童,对残疾儿童进行个别化教学演练来应用行为矫正技术。构成了阶梯式的“仿技术、练技术与用技术”的能力训练体系。

3.面向学生、残疾家庭与康复教育机构,形成了“三种服务” 途径,课程资源共享

关注弱势群体,义务为残疾儿童家长开展行为矫正技术咨询,提高家长行为矫正技能;通过承办湖北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特教天地》杂志,协助参与特教教师开展行为矫正技术研究;组织学生开展义工支教等活动,指导学生逐步提升行为矫正素养。为康复教育机构教师教学研究服务,为残疾家庭教育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康复教育机构、残疾家庭、学校、学生四方和谐共赢,课程资源共享。

建设效果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特殊教育学会会员、湖北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组副主任雷江华的评价意见:

《残疾儿童行为矫正》课程是依托湖北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由学院与专业委员会共同开发的课程,具有比较鲜明的工学结合特色。

1.课程主要成员均是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其中有省特殊教育专业方面的专家或从事行为矫正研究的一线骨干,课程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些专家及骨干教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及技能,实战性强。

2.依托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实训室以及学院网络平台,以具体行为矫正案例应用为素材,强调矫正技术的应用。

3.依据残疾儿童的行为表现,设计了典型的案例,案例的真实与典型,使得学生学以致用,使得本课程学习与后续的顶岗实习形成了有机的衔接。

4.课程的针对性强,学生的能力训练特色鲜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我个人的观点,积极推荐该课程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